10年前,我國機械制造行業深受大型鑄鍛件依賴進口之苦:國外企業借機提價,價格一漲再漲,交貨期一拖再拖……如今,這種整體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得到基本扭轉。近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大型鑄鍛件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研制”通過驗收,這標志著我國初步實現了大型鑄鍛件產業的戰略性技術突破和產業突圍。
10年持續支持,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超10億元,通過十年磨一劍,在多個科技計劃的持續支持下,我國系統攻克了核電、水電、火電、船用柴油機等領域亟須的一批大型鑄鍛件制造關鍵技術,形成了一系列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我國大型鑄鍛件打上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造”!
卡脖之痛:即便買來圖紙也造不出來
隨著能源、動力裝備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對大型鑄鍛件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型鑄鍛件在產品品種、質量等級、工藝水平、制造裝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很多產品無法生產,受制于人。
例如,大型船用曲軸是船用柴油機的核心部件,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船等機、機等軸”成為制約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的瓶頸之一。再如,我國核電設備所需關鍵大型鑄鍛件,特別是1000MW核電設備的鑄鍛件從未生產過,全部依靠進口;300MW火電機組所需大型鑄鍛件50%以上依賴進口,600MW以上火電機組所需大型鑄鍛件90%依賴進口。
業內人士稱,中國機械制造業患上了大型鑄鍛件“進口依賴癥”。依賴進口,造成整個行業發展受制于人:一方面,國外供應商擁有完全定價權,進口價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我國重大工程建設進度受制于國外大型鑄鍛件產品的交貨期。
“即使我國通過引進技術買到一些裝備的設計圖紙,知道尺寸和成分,但我們還是制造不出來,核心關鍵制造技術是買不來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工作部主任李冬茹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國民經濟建設和重大工程的迫切需求與我國制造能力的低下形成極大矛盾。業內專家多次呼吁,應組織聯合攻關,有針對性地開展特殊材料、專用鑄鍛件的國產化研發。從“十五”開始,科技部在先進制造領域依靠863計劃、攻關計劃、支撐計劃,對國產大型鑄鍛件的研究開發作出系列部署,組織全國優勢力量開展大型鑄鍛件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的技術攻關。
大型鑄鍛件生產技術全面突破
記者了解到,圍繞典型大型鑄鍛件的研制生產關鍵技術,科技部門從技術攻關、形成產品、實現產業突圍三個層次,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國內優勢單位進行攻關探索。經過近10年積累與攻關,到“十一五”中后期,我國大型鑄鍛件生產技術取得全面突破,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鑄鍛件關鍵技術被攻克,并形成了產品,直接應用于我國大型工程建設之中:
——針對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所需的超大型鑄鍛件,開發出AP1000RPV關鍵大型鑄鍛件制造技術,使我國在核電鍛件制造技術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鍛件產品指標超過國外。這一突破為我國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制造CAP1400提供了技術儲備。
——針對三峽大型水電機組,開發并制造出機組關鍵鑄件,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