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業即將進入持續性復蘇的意愿越來越大。
自2010年初至今,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增長了2.9%,德國和加拿大分別增長了2.4%和1.9%,日本、英國、意大利和法國的制造業就業人數都有所下降。”
出產率在過去10年里不斷進步、工資上漲緩慢、美元貶值,這幾個因素相結合,進步了美國的競爭力。
油價上漲導致運輸本錢升高,而美國頁巖氣產量激增則降低了美國海內的能源本錢,這兩個因素進步了在美國設立出產線的吸引力。2002~2010年間,以美元計的美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本錢下跌11%,而以美元計的日本和德國制造業單位勞動本錢分別上漲3%和41%。
喬治城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的布拉德•詹森說:“把這種但愿說成一廂情愿或許有些言重了,但我們必需認清,制造業實在并非美國比較上風所在。如今,制造業就業形勢開始變得越來越好。分析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說:“我以為美國制造業正處于拐點。在那六個國家中,德國和加拿大是僅有的兩個制造業工作崗位數目有所增加的國家。2007~2009年間,制造業就業人數減少了約230萬;自那以后,制造業就業人數已累計增加32.8萬(經季節因素調整后數值)。有些企業表示,它們計劃將原本設在中國、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的出產線遷回美國。
自經濟開始復蘇以來,美國制造業工作崗位數目增速快于其他任何主要發達經濟體。
然而,企業高管和分析師們警告稱,因為自動化導致出產率進步,美國很難將過去失去的工作崗位都找補歸來。
美國與中國的勞動力本錢差距也一直在縮小。
如今的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為1179萬,仍比衰退前的水平低200萬左右。
過去幾年間,福特、卡特彼勒、通用電氣以及聯合技術旗下的奧的斯電梯等企業紛紛公布制造業創造就業計劃。過去8年中的大部門年份里,中國均勻工資年度漲幅都達到或超過了15%。美國出產率上升、工資上漲速度放緩,點燃了人們對美國產業中興的但愿。制造業就業人數下滑之勢已延續了幾十年。
自2010年初至今,美國制造業凈增工作崗位數目多于七國團體(G7)其余六國之和。